应用领域

  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赋能蓝塘猪全链路数字化养殖新范式
    发布日期:2025-11-12 访问量:4

    一、引言:产业升级的技术机遇

    广东省作为猪肉消费大省,市场对肉质细腻、风味上乘的高端猪肉需求旺盛。蓝塘猪作为本土优良猪种,虽具备口感优势,但其养殖过程仍深受疫病风险、管理粗放、供应链不透明等传统难题困扰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将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深度应用于蓝塘猪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数字化与智能化,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mage.png

    二、养殖环节:精准化管理与健康保障

    2.1 个体生命体征监测

    为每头蓝塘猪佩戴超高频RFID电子耳标,建立唯一数字身份。通过在猪舍部署红外热成像仪,定时扫描猪群,结合AI行为分析算法,实现对猪只体温与异常行为的早期监测与预警,有效做到病猪的及时发现、隔离与干预,从源头降低疫病传播风险。

    2.2 养殖环境智能调控

    在猪舍内部署SHT30温湿度传感器(防护等级IP67)与氨气传感器,实时监测环境数据。当环境参数(如氨气浓度超过15ppm)超出阈值时,系统自动联动通风设备,确保舍内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。同时,通过水质传感器监测饮用水质,结合养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关联分析,有效降低猪只腹泻率。

    2.3 饲养流程优化与肉质提升

    通过采食传感器与体重传感器,持续采集个体采食时长、频次与体重变化数据,由云端AI算法生成个性化饲喂方案,在保障猪只健康成长的同时,显著减少饲料浪费。中后期引入杂粮喂养并结合户外运动管理,进一步增强猪肉的紧实度与风味,系统性提升蓝塘猪的食用口感。

     

    三、屠宰与包装环节:数据闭环与品质溯源

    3.1 标准化屠宰与品质分级

    在屠宰环节,引入紫外线传感器对刀具消毒过程进行严格监控,确保操作合规。利用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对肉质进行实时无损检测,分析其脂肪含量、水分等关键指标,实现科学分级。所有数据同步上传至云端,形成屠宰环节的品质档案。

    3.2 智能包装与溯源一体化

    在包装环节集成真空度传感器,对包装密封质量进行100%检测,确保保鲜效果。为每个包装嵌入集成温湿度传感功能的RFID标签,记录从包装到配送全程的环境数据。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追溯肉品的全链路信息,包括养殖环境、屠宰品质、冷链物流等,构建坚实的品质信任。

     

    四、运输与配送环节:全程冷链与履约优化

    在冷藏运输车辆中部署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(±0.5℃),建立三级智能响应机制:温度轻微波动时系统自动告警;持续异常时远程调控制冷机组;严重异常时锁定货厢并即时告警,最大限度保障肉质新鲜。同时,结合GPS路径优化算法,规划最高效配送路线,降低油耗,提升履约效率与客户体验。

     

    五、信息化系统架构与业务价值

    系统基于阿里云IoT平台构建,提供多端协同能力:

    管理端:通过可视化看板集中展示养殖存活率、屠宰合格率、冷链达标率等核心指标;

    消费者端: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全链路溯源查询、订单跟踪与互动反馈功能;

    设备端:支持阈值自定义与设备智能联动,实现无人化闭环控制。

    所有传感器数据与猪只电子档案无缝关联,形成从出生到配送的完整数据链,为质量回溯与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     

    六、结论与展望

   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蓝塘猪数字化养殖方案,系统性地解决了传统养殖中的健康管理、品质控制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,不仅显著提升了猪肉品质与安全水平,也通过全链路数据可视化增强了品牌公信力与市场竞争力。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,传感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养殖行业向无人化、精细化与可持续方向演进,为传统农业赋予全新的数字活力。

    image.png